4月24日,蘇凈環保董事長、蘇州市環保產業協會會長馬楫受邀央媒《新質生產力·強國智造》欄目采訪,在鏡頭前剖析蘇州環保產業現狀,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分享蘇州環保行業內眾多企業在創新道路上的積極探索,特別是在數字化、智能化以及AI應用場景方面的積極嘗試。訪談中馬楫董事長精神飽滿、眼神堅定,面對鏡頭從容不迫。他的講述條理清晰,言語中充滿對環保行業的深厚情感與專業自信,時而輔以生動的手勢,讓復雜的行業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展現了一位資深環保從業者的風采。
.png)
訪談中,馬楫董事長介紹了蘇州環保產業起步早,歷經數十年發展,呈現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科技與誠信度高、民企占比大五大特點。蘇州環保企業超6000家,占江蘇總量約25%,營業額超2200億元,約60%市場份額來自省外。不過,行業也面臨環保技術待突破、治理成本高等挑戰,制約進一步發展。但未來,環保行業將朝著綠色低碳、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科技引領方向邁進,智能化、數字化與AI技術帶來新機遇。
.png)
在創新探索方面,蘇州環保產業門類全,各細分領域均有優秀企業。蘇凈環保在創新上成果顯著,如將新能源電池生產廢水中的銅、磷等回收用于生產原材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行業其他創新亮點有:機械加工行業含油廢水處理方面,有企業研發新型金屬加工液實現油水分離,降低成本并促進資源循環;研發新型材料噴涂裸露巖石、沙漠可形成穩定植被,基本免維護;針對惡臭異味,有企業推出新型生物綜合解決方案,精準高效治理不同污染源;土壤有機污染修復、超磁分離等領域部分企業也有技術優勢。
數字化與智能化領域,眾多環保企業積極布局。蘇凈環保等企業的相關創新成果頗豐。例如:仿真技術優化有機廢氣處理設備工藝參數,提升質量、拓展市場;餐廚垃圾處理采用智能化工藝,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體系,實現管理升級;水域治理裝備智能化,無人設備助力河湖巡查;AI推動環境監測,基于光譜分析的水質溯源技術可快速鎖定污染源;首臺國產化建筑垃圾污染篩查在線監測設備實現污染物可視化識別與分級預警,推動環境監管精準、實時。
.jpg)
馬董還提到,美國貿易戰凸顯國產化替代緊迫性,蘇州環保企業憑借強大研發能力和產業鏈協同,在環保裝備、檢測儀器、新材料等方面實現大量國產替代,如蘇凈集團的液體顆粒計數器等性能基本達國際先進水平。
.png)
《新質生產力·強國智造》是央媒積極響應總書記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講話精神重點打造的欄目,以發現“新”培育“新”壯大“新”,提高“質”創新“質”引領“質”,培育和激活新質生產力,促進企業向世界舞臺中央持續邁進為目標。